我常常告訴你們,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。可惜世界上懂這點的人不多。[…]因為只有心存仁慈和愛心,才能拯救自己免受來世的苦難。若一個人沒有遇到明師,而得以一世解脫,就必須再次轉世。最好是投生在一個富足的環境中,沒有那麼多痛苦—比方說缺乏舒適:如食物、衣服、房子、住所和其他一切生活必需品。[…]
康嘉妮是這個老婦人的名字。「當時她正在洗一把黑扁豆,是泡在水裡用來煮飯的。現在布順迪決定搶走滿滿一嘴的黑扁豆。」〔…〕忽然間,他一躍而起,飛到容器附近,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,叼了滿滿一嘴,滿口的穀粒,啾!不過那個機警的老婦人還是以更快的速度抓住了他」,像這樣掐住他的脖子。「她擰住他的脖子。」哎呀,好噁心!「一直扭著,以免穀粒滑落到他的胃裡。」(喔,噢。)真噁心!〔…〕「同時,她用另一隻手掰開了他的嘴」,鳥嘴,「從掙扎的烏鴉的喉嚨裡,擠出並取走穀粒,直到最後一顆。」(噢。)噢。〔…〕真的,我們應該頒獎給她:「有史以來,世上最吝嗇的女人!」我不知道有沒有這樣的事。一定有吧?我不知道。可能有吧?(有。)有的人就是這麼不為他人著想,傲慢、吝嗇、愚蠢、殘忍又冷血。
「卡卡布順迪‧阿南達‧瑪哈拉賈掙扎著求生。最後,在那個老婦人認為所有穀粒都被她取走後,他終於獲得了自由。他飛到主毗濕奴面前,奄奄一息地倒在他腳邊。主毗濕奴問他,在他離開自己後發生了什麼。布順迪…」噢,算了,就叫他布順迪吧,省去他那長長的姓。「…上氣不接下氣地講出整個故事,然後說:『噢,主啊,噢,天哪!全能的上帝,耶穌基督!我差一點就被掐死了。我沒能成功完成任務。很抱歉。我甚至無法從那個差勁的老婦人那裡拿到一粒糧食。』於是主毗濕奴說:『噢,布順迪,別這麼說。來吧!讓我查查看你的嘴。張開嘴,讓我看看。』於是布順迪就像這樣張開嘴。主毗濕奴用他的智慧放大鏡—帶有放大鏡的智慧眼—檢查他的喉嚨,然後發現:『啊!那裡有東西!是什麼呢?』」
讓我看看是什麼。我還不知道呢。讓我看看是什麼。一定有東西,因為這是故事,就像電影一樣。所以一定有什麼,不然故事無法繼續下去。一定有什麼東西。講到哪裡?現在講到哪裡?好。「他看到了一點點穀殼。」穀殼,是嗎?也許是外殼,嗯?穀粒的外皮,穀粒的外殼,或不管是什麼,「黏在他的上顎。」噢,感謝上帝!至少他沒有浪費時間,沒有白白掙扎一場。「『你看!布順迪!你的上顎黏著一小塊穀殼。我很滿意』,主毗濕奴說道。」噢!這位主(毗濕奴)好容易滿足。如果我們知道這一點,我們就不用每天打坐那麼久了。告訴他,我們只是把臀部放在坐墊上就可以了。總比沒有好,既然他甚至對一塊穀殼都那麼滿意。
那麼,「那個老婦人賺到了一些功德。」噢,保佑主毗濕奴—好慈悲、有愛又仁慈!好,「他說:『布順迪!當她死後回到人世時,就讓她以黏在你上顎的那種穀殼為食。』」所以那個老婦人一輩子都要吃那個。一定很好吃!「說完,主(毗濕奴)就消失了。布施與公義的好處是偉大而不可思議的」,即使不是自願的。「主毗濕奴的愛和慈悲是無限的、浩瀚無比的。即使是最微不足道的善行和布施,也具有如此神祕的力量。」也許她不想把穀殼拿出來,因為她知道它沒有用。已經沒什麼東西了。好,讓他拿去那個小穀殼吧。
「其福德將伴隨著你,在你的來世拯救你。主毗濕奴自身以他的大愛創造了救贖和讓罪人變神聖的機會。人類必須把握這樣的機會,將其視為真正的天賜之物。當那個不懂功德之舉的老婦人受命去拿穀殼所做的麵包時,你為窮人提供食物、讓沒有衣服的人有衣服穿、解除他人的痛苦、安慰悲傷的人等等,數百種功德之舉的結果又會是什麼呢?」懂了嗎?(懂了。)即使她只留下一點點穀殼黏在那裡,她一輩子也會吃到用穀殼做的麵包。所以至少她還擁有很多東西。若我們布施給人們的比這多得多,我們又會擁有多少呢?這就是故事的結論。這就是這故事的含意。好,沒關係。我們不必再多說。大家都知道了。
我常常告訴你們,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。可惜世界上懂這點的人不多。這就是為什麼在最近幾天,也就是元旦,我們舉行了一個頒獎儀式,以提醒這個國家及世界的人記得布施這個高尚行為。因為只有心存仁慈和愛心,才能拯救自己免受來世的苦難。若一個人沒有遇到明師,而得以一世解脫,就必須再次轉世。最好是投生在一個富足的環境中,沒有那麼多痛苦—比方說缺乏舒適:如食物、衣服、房子、住所和其他一切生活必需品。
因此,我鼓勵他人行布施,不是因為我需要他們助我一臂之力去幫助別人,而是為了他們自己,因為他們需要。因為他們永遠不知道下輩子是否會有足夠的福報,再過上這麼舒適的生活,就像他們現在在台灣(福爾摩沙)這麼舒適一樣。所以他們最好繼續播種善行。那是在他們沒有見到任何明師的情況下。見到明師後,不管是做善事還是不做善事,如果仍有修行打坐,修行的功德就足以讓你解脫。我們不必再回來享受好的或壞的生活。所以,沒有問題!懂了嗎?講完了。夠了嗎?(不夠。)「不夠」是什麼意思?當你們說:「不夠」,意思是:「也許」,對嗎?
好,來看看下個故事是什麼。好。讓我們進入另一個更高的境界。這個是精神上的禮拜。我們談到了布施,其功德很大。不過打坐又如何呢?祈禱呢?在精神上禮拜主,而不實行布施呢?或是跟布施一起進行。精神上的禮拜是指,信徒,即追隨者,不使用任何外物,比方說鮮花、香、鼓、鑼、雕像或食物供品等進行禮拜。
好,阿朱那,你們記得阿朱那嗎?主奎師那的信徒—這在《博伽梵歌》裡有記述。你們知道吧?好。「阿朱那很喜歡對上帝做冗長而浮誇的外在形式的禮拜。他有一個寬敞的禮拜室,裡面點著無數的燈。他使用金銀器皿。花幾個小時舉行儀式禮拜主濕婆神。他會坐上好幾個鐘頭,扔擲一大車的鮮花」,就像我們的車子,大巴士車裝載的那種「扔擲鮮花在主濕婆神的法相上。」你們知道主濕婆神嗎?(知道。)是嗎?印度教諸神:梵天、毗濕奴和濕婆,其中之一的濕婆神。濕婆應該是毀滅之神。實際上,他毀滅邪惡。他不毀滅好人,了解嗎?毀滅者並不是說毀滅好的造物。它只毀滅邪惡。
好,那麼。「阿朱那有個兄弟叫毗摩。他從不做任何禮拜。他從不去寺廟。」他總是去苗栗。「他常常只是在用餐前把眼睛閉起來幾分鐘,只是在用餐前幾分鐘,在精神上禮拜主濕婆神。」也許就像你們做的那樣—我知道每次你們拿著不鏽鋼杯的時候都會這麼做。我不知道你們在做什麼。有時你們這麼做的時候,身後的人就會拿走一些食物。他偷了你的一些食物,你卻渾然不知。「他只是在用餐前把眼睛閉起來幾分鐘,在精神上禮拜主濕婆神。」也許他是在供養,或是在念五(聖)號等等之類的。
「阿朱那認為自己是主(濕婆神)的偉大信徒,非常虔誠且忠誠。他認為他的兄弟毗摩不虔誠。因此,他看不起毗摩。主奎師那發現了阿朱那的態度,想好好教導他一番,讓他清醒過來。他向阿朱那提議去主濕婆神的居所岡仁波齊峰旅行。」知道岡仁波齊峰在哪裡嗎?我也不知道。我聽說在西藏或是喜馬拉雅山的某個地方。是最神聖的山之一。印度人、西藏人、佛教信徒和印度教信徒常去岡仁波齊峰,他們將其視為朝聖中心之一。去那裡的路非常、非常危險,也非常難走。那裡沒有商店之類的東西。你必須自己帶食物。自己帶睡袋和帳篷。若你經得起惡劣天氣的考驗,那就可能回得來。不然的話,再見。莎喲娜拉(再見)。
「阿朱那沒有懷疑什麼,於是他欣然同意了主奎師那的提議。他們兩位都踏上了旅程。」多好的師父啊!如果要教導弟子,就必須跟他同行,必須忍受同樣的艱辛,這樣阿朱那才能從身教中學到實用的好功課。他真是一位好師父!換作是我,我會說:「你自己去吧。我會留在這裡為你祈禱。我會請求內在師父保護你。」因為在過去,任何等級的明師都沒有那麼多徒弟。我認為他們不可能有很多徒弟,因為通訊和交通問題。而且他們在收徒弟之前,會考驗徒弟很久,等等之類的事。況且要像如今這麼大規模地組織一切也不容易。此外,即使在如今,也不是任何明師都能有很多徒弟,對嗎?(對。)或是在任何時候,比方說,我們舉辦一場講經,成千上萬的人來。只有幾百人留下。而過後留下來繼續修行的人就更少了,是嗎?任何東西都會誘惑他們離開:(動物族人)肉、女人、金錢、家人的影響、朋友、社會,任何東西!舊習慣又會把他們拉回舊的習慣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