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
閱讀更多
讓我們繼續閱讀阿莫士•布朗森奧爾柯特(純素者)的《碑》,他在其中批評物質主義提倡靈性與道德成長勝於經濟獲益。他強調簡單生活,並重視智慧和美德更勝於財富。「—渴望甚多之人,總會要求更多。三倍幸福屬於那人,蒙上天恩賜,以節制之手給予恰足之分。」「生命,以待客之道對待時,乃簡單之事。僅需極少便能豐盈我們。在生時,一池清泉與爐火、一匹布料、一方園圃、幾位摯友與良書、選擇的任務、健康與心安—此乃足夠的資產,囊括我們所需的一切。[…]但一座花園是可行的。這幾乎是人人能負擔的;沒有人,或者寥寥無幾會如此貧困或漠不關心而無法擁有。它可能是能想像到的最小花園,只是一個花圃,仍然不減其珍貴。正因其小巧,反而更加受到喜愛,並得到更細心的照料。維吉爾建議說—『讚美大田地,但耕作小田地。』而迦太基人有句話說:『土地應該比農夫脆弱,因為他必須與之抗爭,如果土地佔了上風,地主就會被壓垮。』對於節儉且勤勉的人來說,少即是多,對於將一點點投入愛心增值者,最少即最多。」「我們是自己的農夫,如果我們能夠自給自足,並且繁榮,便能在偉大的租賃日償還許多、許多的寶藏。」「可惜人們常常缺乏眼光,無法從自己的田地中收穫,這些田地卻從未為他們提供食物。當人們仍將自己置於那些讓人卑微且屈辱的服務之中時,文明並未本質上改善人類。斯基泰的國王艾利亞斯常常巧妙地說:『當他無所事事時,與其馬夫沒有任何區別』,因此他區分了自由人和奴隸的服務。[…]此外,與農民的親密關係有其優勢,他們的智慧與他們所量度、所勞作的世界齊平。透過工作的共鳴,我們在此時成為其中一員,獲得實用的技能和適應性,這來自於將我們的理想主義駕馭在他們的實用之中。因此,我們也更能理解那些為所有人提供舒適的勞動階級,他們的服務理應受到重視。此外,與普通人一起勞作,是治療愚昧的最佳良方,愚昧之人從未探尋過自我中心深處的傲慢,或是輕視比自己地位更卑微的人;這也能最快地跨越過其驕傲和謙遜的巨大鴻溝,為任何行業中的紳士增添光彩。」